导读:
近日,全球航运市场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。据最新SCFI数据显示,综合运价指数为1345.17点,较上期微涨0.32%,结束了连续三周的下跌趋势,显示出市场正在逐步回暖。然而,不同航线间的表现差异显著,反映出全球经济格局的复杂多变...
近日,全球航运市场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。据最新SCFI数据显示,综合运价指数为1345.17点,较上期微涨0.32%,结束了连续三周的下跌趋势,显示出市场正在逐步回暖。然而,不同航线间的表现差异显著,反映出全球经济格局的复杂多变。

欧洲航线:贸易不确定性拖累消费,运价承压
欧洲航线方面,由于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,消费者信心受到冲击,导致消费表现疲软。加之美欧贸易谈判进展缓慢,未来欧洲经济前景充满变数。具体到运价上,上海至欧洲的运价为1161美元/TEU,较上期下跌3.25%,显示出市场需求的疲软态势。这一趋势对于依赖欧洲市场的出口企业而言,无疑增加了经营压力。
地中海航线:供需基本面优于欧洲,运价企稳
相比之下,地中海航线的供需基本面则显得更为稳健。市场运价较前期保持稳定,上海至地中海的运价为2089美元/TEU,与上期持平。这表明地中海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依然稳固,对航运企业而言,是一条相对稳定的航线选择。
北美航线:关税战影响显著,市场迎来转机
北美航线方面,自4月“关税战”以来,我国对美出口出现明显下滑,对集运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。据我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2025年4月,我国对美出口同比下跌超过20%。然而,面对这一挑战,航运企业并未坐以待毙,而是通过增收旺季附加费(PSS)等费用,主动调整运力,有效阻止了跨太平洋航线运价的暴跌。目前,上海至美西和美东运价分别为2347美元/FEU和3335美元/FEU,分别较上期上涨3.30%和1.58%,显示出市场正在逐步走出低谷。

集运业应对关税战:灵活调整,成效初显
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柯文胜先生在一季度业绩电话会上表示,尽管跨太平洋航线货运量严重下降,但集运业正在积极应对“特朗普2.0关税战”,并取得了初步成效。他指出,客户反应迅速,纷纷取消或暂停订单,导致4月份中美航线销量下降了30%-40%。然而,随着中美双方24%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,市场情绪已显著改善。美国买家有望重启暂停订单,中国出口商也将积极备货,赶在窗口期内发货。
市场展望:政策调整与夏季补货高峰叠加,运价或迎上涨
随着关税风险的缓解和北美夏季补货高峰的到来,整个跨太平洋航运市场正由“速冻”迅速进入“解冻”阶段。此次政策调整的时效窗口与北美夏季补货高峰的叠加,可能引发跨太平洋航线运价上涨、运力紧张,甚至提前出现“抢舱潮”。对于航运企业而言,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一方面,运价上涨将带来盈利空间的扩大;另一方面,运力紧张也可能导致供应链瓶颈效应的出现。
因此,航运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灵活调整运力布局,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行。
上海雄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拥有19年中美物流运输经验,美国亚马逊FBA空运,美国亚马逊FBA海运,可为你提供DDP/DDU/LDP,拼箱/整柜双清到门服务。美森快船11天到港,15-18天美国全境派送到门,全程一站式服务,帮您节省物流成本,节约物流时间。如需了解更多、更详细的运费,请咨询官方客服。
立即扫一扫获取物流方案和报价